發布時間: 2017-04-08 13:15:39 作者:無 被閱覽數: 3684 次 來源:上海萊多實業有限公司
廣州市政府4月7日公布相關規劃,至2030年該市要建成1461.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當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稱,采用“凈、蓄、滯、滲、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至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標。
該規劃還提出“大海綿體”、“中海綿體”與“小海綿體”的概念:以生態廊道與生態基礎設施為基礎構建海綿城市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形成“大海綿體”;管網系統與綠色海綿系統(即“中海綿體”)結合,保障城市水安全;分散建設海綿設施(即“小海綿體”),控制新城地表徑流,保護水生態。
廣州計劃新城區建設過程中同步策劃設計、建設實施水系廊道、濕地斑塊、低影響生態設施等綠色海綿系統;老城區則重點解決城市內澇、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通過構建綠色基礎設施改善與修復水生態、水環境。
摘自:中國新聞網
上一篇: 通過“雙重生態過濾”,助推“海綿城市”建設 下一篇: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國博城打造生態居所
返回列表